人艺快讯
《剧本》 | 风波浩荡足行吟
2024-09-05 14:50:00 来源: 点击:
仲呈祥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
观罢由黄维若编剧、郭小男导演、湖北省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和三峡演艺集团创作演出的话剧《屈原》,心潮澎湃,步出剧场,脑子里自然回荡起当年鲁迅先生在《阻郁达夫迁居杭州》中“风波浩荡足行吟”的名句来。是年,郁达夫因与王映霞闹婚外恋引来非议等缘由,意欲避开旋涡,由上海迁居杭州。鲁迅就曾以古人屈原为坚持真理遭陷被放逐“虽九死而不悔”、终自投汨罗以警醒国民之壮举,劝诫阻止过他。如今,我们从舞台上这部新编的历史诗剧所成功塑造的屈原这一艺术形象上,确能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人的杰出代表爱国为民、正直忠贞、舍身求法、高洁做人的文化基因和人格风范,从而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获取宝贵的精神能量。
这部《屈原》,是继郭沫若先生在抗日战争岁月里创作过的那部同名话剧之后又一部从美学的、历史的品格上堪称新编历史诗剧的佳作。诗意的营造、诗化的台词、诗的比兴和构思,都成为全剧贯穿始终的鲜明的美学特色。全剧靠字幕标明为十二节,可以说除第六节“朝堂之辩”聚焦于叙述关于是否“与齐绝交”的辩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叙述外,基本聚焦于屈原在内政外交的大是大非上与楚怀王关于“变法”大计(第二节)、与后宫郑袖关于“出兵”与否(第三节)、与秦使张仪关于“联秦绝齐”的争议(第四节),以及屈原被放逐后在灵魂上与楚怀王、与公子子兰、与靳尚、与张仪、与陈轸、与昭雎等的对话(见其余诸节)。这些对话,虽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以诗化的台词传递出一种情怀、人性、人格、品节高下的激烈碰撞的智性火花,彰显出屈原的伟大精神气象和人格魅力。这正是这部《屈原》的不同凡响之处。
为了强化全剧诗化、形神兼备的高远意境,全剧开篇便极富创意地通过精美的舞美设计与洋溢湘味的音乐旋律,把《九歌》化为具象,让大司命(生命之神)、少司命(人间生育女神)、东君(太阳神)、云中君(月亮神)、湘君(湘水男性之神)、湘夫人(湘水女性之神)、河伯(黄河之神)、山鬼(山中女神)翩翩起舞,歌以咏之,烘托出睡卧于五彩缤纷的野花丛中的屈原形象。在这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浸润下,第二节一下子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精神直面展示出公元前319年屈原与楚怀王关于变法的激烈论辩。当屈原义正词严地列举变法要义“一励耕战”“二举贤能”“三反壅蔽”“四禁朋党”时,楚怀王心不在焉,不断言他,最终引申到究竟“为谁”这一根本问题——屈原道:“如今朝堂之上,庶民之野,他们个个都在期求变化,你怎么会失人心向背呢?”而楚怀王却反讥:“你得罪的不是平民百姓,是国之栋梁,是同你我血脉相承的同宗同亲啊!”“你如果处罚了这些公孙贵胄,那朝堂怎么办呢?谁来参政议政?谁去征战抗战呀?没有了朝堂,寡人还叫什么大王吗?”为平民还是为朝堂统治集团?这才触及了变法的本质。第三节,屈原在后宫与郑袖关于“出兵”的争议,也写得、导得、演得极为精彩。郑袖警告屈原:“我是不会允许任何一个狐媚的女子,进入后宫的。那是我的地方,我的生命!我全部的指望就是大王对我的宠爱……在这个后宫里,你一旦失宠,就会血流成河。”原来,在郑袖眼里,屈原“还要用你的诗去迷惑大王,弄个山鬼蛮女来给我后宫添乱”。因此,对屈原力主“出兵”,她当然要反对。不只反对,还要借“枕边风”去离间屈原与楚怀王的关系。果然,楚怀王中了奸计,怒斥屈原:“夫人劝我不要出兵……说你到处在传变法之事,从立意到法令拟定,都是你的主意你的功劳……还说楚国的大事都由你一人做主,根本没寡人什么事。还说你这个人不可信。”请看,郑袖用心何其毒也!再如,第四节,屈原与张仪的短兵相接,虽各为其主,但言辞之锋利,句句见血;品节之高下,泾渭分明。而第五节,描写张仪与靳尚密谋“联秦绝齐”,更是心怀叵测的两个灵魂的自我披露,从不同侧面反衬出屈原灵魂之高贵。
尤为可贵的是,全剧对中华美学精神在审美创造的运作思维上“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的娴熟运用,与屈原楚辞的审美优势相表里,给观众难得的审美鉴赏享受和人生哲理感悟。且听第六节“朝堂之辩”中,屈原对痴迷于张仪许诺“商於六百里”谎言的众卿们的痛斥:“他们都像蛀虫一样,为了自己私利违背规矩,背弃绳墨的直,追求邪妄的曲;他们明明干的是自私自利卖国求荣的勾当,都说成通行的法度,守旧而不推新;他们就像那些松烂的腐草,虚伪而又阴暗;他们都像那些低下的爬虫。雄鹰怎么能跟鄙薄的凡鸟混群?黑和白怎么能算是分明?方和圆又哪能随便地契合呢?”一连串的托物言志,浓烈的情感中蕴含着深刻哲理,铮铮铁骨,字字铿锵!的确,至剧末第十二节,由屈原的《天问》化而生成的连续三十余问,问问穿心,问问理直,如洪钟大吕,响彻云霄,令全剧直抵高潮。观众从心里真正认同——是的,“死不是失败,死也不是逃避,死是不屈服。屈平投江而去,是为了坚持信仰。我死会激起楚人爱国的激情,会吹响胜利的号角,会召唤出美好的明天!我的理想一定能在这方大地实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精神不死!屈原精神永存!屈原精神将激励我们守正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地“上下求索”。这,便是新编历史诗剧《屈原》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刊发于《剧本》2024.9 责任编辑:许可)